1.1 污水排放波动量大
大部分村镇生活污水排放具有规律性。生活污水排放量通常是早上、中午和傍晚多,傍晚之后排水量逐步减少,夜晚甚至出现断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平时村中人口数很少,而节假日猛增。因此,生活污水水量在春节等节假日期间显著增加,而平时污水排放量减少。另外,产业结构、季节性变化及地域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污水排放量。
1.2 污染物复杂、浓度变化大
村镇污水污染物成分复杂,主要污染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有机物,一般不含有毒物质。水质具有N、P含量高、可生化性好、难以降解的有机物及有毒有害物质较少等特点。污水来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屠宰废水、食品加工废水和其他工业废水等。由于村镇经济产业结构、地理区域、气候特点等不同,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变化也较大。
1.3 排放区域分散、收集困难
村镇居民人口密度小,居住较为分散但已出现区域集中的趋势,且大部分村镇没有污水排放管网使收集十分困难。部分村镇建设有污水管道的也多以雨污合流为主,建设质量不佳,再加上部分村镇地形环境复杂,也会增加污水收集难度。
1.4 单个村镇污水处理规模小
目前,村级污水处理厂规模一般约为30-300m3/d,镇级污水处理厂规模一般约为500-5000m3/d,城市处理规模一般超过10000m3/d。村镇污水处理规模与一般城市污水处理规模比较相差甚远。
由以上特点可见,村镇污水处理问题复杂多样,与城市污水处理有很多不同,不能简单照搬复制城市污水处理模式。
二、村镇污水建设和运营难点
2.1 村镇污水处理厂收水量不足,规模较大
收水量不足会导致投资成本增加、成本收回期延长,运行过程中长期收水量不足还会造成管道内污染物沉积、活性污泥老化和设备运行低效等运行问题,出水水质较差,不能发挥项目应有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国已建管网和部分规划管网通常主要为干管。村镇一级污水污染源分散,老管网大多以雨污合流为主。大部分村落内房屋和道路的建设没有做到整齐划一,缺乏对供排水系统的统一考虑,给村镇内管道的铺设增加了不小的难度,进而影响污水的排放和收集。村镇污水处理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规范的选择及投资模式的影响会导致项目在前期设计时倾向于更大规模。加之管道建设施工难度大、投资费用高及财力有限等因素导致生活污水接入率低,造成实际处理水量与建设规模相比偏低。
2.2 技术工艺选择不合理
村镇生活污水排放面源广、水量水质不稳定、地区差异大,选用具有针对性且经济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十分必要。村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目标主要是生活污水,但是实际上,很多村镇地区的污水通常还包括工业废水,污水处理厂通常不具备处理工业污水的能力,无法有针对性的处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导致处理效果不佳,从而污染水体。村镇污水处理厂因规模小、资金有限等原因化验项目少或化验次数少,无法及时根据化验结果和水量变化指导生产和工艺调整,致使进水水质或水量超出了该水厂的处理限度,出水水质不达标。
目前我国已建成的村镇污水处理常用的工艺有AO→人工湿地工艺、改良A2/O→人工湿地工艺、厌氧滤池→氧化塘→生态沟渠工艺、净化槽工艺和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等。
2.3 设施运营管理工作不到位
村镇污水处理系统从立项开工到竣工验收、运营维护过程中环节较多,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应明确。目前,村镇污水处理项目多由政府出资建设,项目竣工后的运营维护责任主体不明确,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维护不受重视。村镇污水处理厂缺乏完善的长效运营保障机制、监管机制及考核机制,造成设施长期稳定运行的比率偏低。
受村镇自身经济水平、地域位置、薪酬待遇及工作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聘用受过专业教育的高层次人才具有一定难度。人才资源的匮乏导致污水管理技术力量不足。由于资金有限,部分乡镇污水处理厂的费用仅够支付前期建设和购买设备,后期运行和维修费用不足,也会导致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营管理工作不到位。
三、村镇污水建设和运营建议
3.1 规划先行,转变建设模式
区域统一规划,根据村镇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污水水质水量等将分散的多个村镇作为一个整体。对于待建区域,综合考虑村镇现状、经济发展和环境效益,加强建设前期的供排水专项规划;对于已建成村镇,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分散式就地处理方式和资源化的技术方法,减少管网长度及造价。转变传统建设模式,加强前期调研,重视管网建设,尽可能实际调研,保证数据准确性。
3.2 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工艺
目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有较成熟的A2/O工艺、膜处理和絮凝沉淀法等方法,以上工艺处理效果较好,但存在着成本大、运行费用高和运营管理较复杂等不足,不利于在村镇污水处理项目上的推广普及。根据我国村镇的实际情况,在选择处理工艺时应遵从以下原则。首先要符合村镇经济发展状况,适度选择投资规模,即选择工程造价低、运行成本低的处理工艺。其次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生活习惯、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因地制宜选择处理工艺,而不是简单的照搬其他地区的工艺流程。再次运营管理应较易操作,考虑到村镇污水处理项目的运营管理大多由专业水平不高的人员进行,工艺流程操作需简单便于维护。
3.3 明确主体,提高管理水平
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的运营管理直接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好坏,可分为政府运营和非政府运营两种模式。在经济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村镇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应优先委托专业的第三方运营管理机构进行,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引入专业机构可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优化设备运行状况、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在选择第三方机构时可将多个村镇作为整体进行模块化管理,明确运营责任,完善考核体系,将运营机构的费用与考核结果挂钩。
3.4 先行先试,探索创新模式
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互联网污水处理模式,由传统的污水管理模式向数字化转型,利用物联网、云平台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污水处理系统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显示和处理等,构建污水处理综合管理平台。将互联网技术与污水处理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大量村镇污水处理厂的数据上传至统一的系统平台,正常运行状态情况下无需专人进行看管,状态异常时系统可发出报警,管理人员可有针对性的快速处理。海量数据的收集除了可以作为日常管理的参数以外,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村镇污水处理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得出的信息反馈至生产实践中,从而不断优化污水处理的效果。
四、结语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面积大、人口多,农村环境问题不容忽视。目前我国村镇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难点需从实际出发、深入调研、科学研究,使村镇污水处理项目充分发挥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如需要产品及技术服务,请拨打服务热线:13659219533
选择陕西博泰达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你永远值得信赖的产品!
了解更多,请点击www.botaida.com